17.10.06

A Demand for Architecture;A Demand for Emotion





新「生命體」建築風格

「整個展場不是一棟建築物;它太大了,差不多可以容納五萬個人住在裡頭」,建築師Massimiliano Fuksas認為,米蘭貿易展覽館Milan Trade Fair的本質是一座「城市」。更精準點來分析,應該要形容它是一棟「生命體」才對。Matthew Williamson在倫敦的店內搭起了透明溫室,養起花草和蝴蝶;紐約潮流名店Jeffery裡則有一小座噴泉;商業空間像是被賦予了生命,一種足以和踏進這個空間裡的人,進行直接對話的神奇力量。從米蘭,巴黎到柏林;新時代建築依舊是訴說著,人與環境間不可分隔的微妙情感。


宛如都市的偉大建築

2002起動工,由羅馬建築師Massimiliano Fuksas事務所負責策畫的「New Trade Fair Milano」,終於在2005年正式完工啟用,今年四月更首度成為米蘭家具展的指定展覽館。綿延將近兩公里長的空間,涵蓋了200萬平方公尺的土地面積,提供了超過兩萬個停車位以及20間餐廳,誰還能說這不是一個生命體呢?「這個空間想成為一個景觀;它想成為一個地理現象。」Fuksas誇下的豪語,如今成為歐洲最大的商業空間之一。大約十年前,米蘭市政府發覺,由於全球化競爭帶來的壓力,以及每年舉辦的米蘭家具展場地不敷使用等雙重原因,若想要確保義大利在工業設計領域的龍頭地位,那麼興建新的展覽場地便是唯一的辦法。將米蘭市郊一塊工業污染土地重新清理,耗資七億五千萬歐元打造,「米蘭貿易展覽館」提供的,是所有建築師們的終極夢想:興建一座都市。

如同認識一個新的城市,首先得要學會辨識自己身在何方。「我們用一個透明的玻璃帷幕當軸心;服務中心,辦公室和展覽會場都座落在此。」換句話說,順著陽光走你就肯定不會迷路。沿著玻璃帷幕下方的主要廊道,成了人們來往各個展覽場地,或是餐館,旅館以及停車場等空間的通道;廊道上方更有10個倒三角形的棚,從空中看上去又像是隨波浪起伏的風帆。由許許多多三角形,和長菱形的框架所組成,這個高度接近37公尺的玻璃棚蓋,是整個展覽館最吸引人目光的地方。每個棚蓋長度將近13公尺,得區分為12個區塊來施工;像是樹枝狀的結構柱,支撐著宛如火山口的奇異景觀。「這個案子充滿了野心;它提供未來一個美好的新住址。」在長達27個月的施工期之後,Massimiliano Fuksas讓全世界看到了商業空間的終極指標;一座開放性的建築,一場隨著人來人往而改變景觀的視覺饗宴,堪稱是後現代建築裡的最佳典範。


玻璃帷幕內的奇異世界

還有什麼能比直接蓋起花園,更能強調的建築物本身的「生命體」概念呢?2006年7月甫開幕,座落在塞納河畔,緊鄰著艾菲爾鐵塔的Musee de Quai Branly博物館,景觀設計師Gilles Clement和建築師Jean Nouvel共同合作,將180顆大型行道樹,和15,000株由世界各地蒐集而來的各式植物,栽種在廣達一萬八千平方公尺的花園裡;若要加上總面積達四萬六百平方公尺的博物館建物主體,與近三十萬件從全世界各地收集來的原住民文物;這座巴黎市民最新的週日休閒活動場所,同時也是巴黎近三十年來最大的博物館工程。以非洲,亞洲,大洋洲和美洲的藝術和文化作品為主,這裡號稱擁有歐陸最大的原住民收藏,興建總預算則高達二億三千二百五十萬歐元。Jean Nouvel以興建卡地亞藝術基金會一夕成名,Musee de Quai Branly博物館則更像是前者的放大版。外圍同樣採用圓弧型玻璃帷幕,將博物館主體和塞納河隔開,營造出一種宛如半開放溫室的效果。由深紅色塊成圓弧型延伸的主要展場,像極了科幻電影裡的艦橋場景;虛實之間,營造出的還是人們與空間的親密互動關係。


透進陽光的交通樞紐

若要票選目前歐洲最有潛力的都市,柏林肯定是許多人心目中的首選。趕在2006年世足賽開幕前,啟用的Berlin Hauptbahnhof柏林中央車站,不但是東西德統一以來最大的工程,同時它也是目前全歐最大的交通樞紐。柏林總火車站原名Lehrter車站,由當時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所命名。隨著二次大戰東西德的分裂,它在交通的樞紐地位也不復當年。1990年德國統一,國家鐵路局決心再度將柏林打造成歐洲鐵路中心,於是聘請了Gerkan Marg and
Partners事務所,擔任這項艱鉅的任務。上下共五層相當是兩個足球場大小的新車站,共花費700億歐元;除了是東西和南北兩向聯外鐵路的交會點之外,也是連接郊區和市區間的地鐵轉運站。中間三層佔地1.5萬平方公尺,所有德國自營的品牌在這裡都有分店,內容當然是食衣育樂全包;又是一個宛如都市般的建築體實例。

原則是保留已經存在多年的鐵路軌跡,建築師Gerkan Marg採用了大量的玻璃帷幕,營造出宛如透明宮殿般的拱型效果;在太陽最大的正午時分,陽光甚至能直達最底層的離境月台。除了由鋼骨結構支撐起的兩側商業中心之外,在總面積達1700平方公尺,高約321公尺的透明天花板上,更加裝了太陽能發電板,使得這座車站能獨立提供部份的電量。從2002年2月1日裝設第一片天花板開始,為了趕上通車的進度,四個月內必須將所有的天花板都完成;堪稱是建築史上的一大創舉,同時也見證了德國人對於工藝的追求。雖然這個火車站被詬病成「荒地」,不但周圍一片荒蕪,同時還得靠其他交通支援才能抵達鬧區;但不可否認的,它確實象徵著德國在經濟上的全面復甦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